移至主內容
 

明代四大奇書作者謎題:四大奇書作者身分考據

 

Submitted by chuersong on 三, 03/12/2014 - 20:54

李小龍:《龍爭虎鬥》


【楚爾秀電影評論】

《龍爭虎鬥》(Enter the Dragon), 是李小龍第四部電影,亦是李小龍生前最後一部完整地完成的作品。由美國的華納兄弟公司及嘉禾出品的好萊塢大製作功夫電影,1973年1月正式開拍,1973年7月26日在香港首映(李小龍去世後第六天),然後在全球播放,1979年在香港又再度重映,1997年在日本及美國重映,全球總票房累計美金2億元,是李小龍最賣座的電影。

本片以少林武學作為開場,充滿高僧武學禪機,李小龍在本片闡述其武學精神:武術的最高境界就是隱藏所有技巧,面對敵人不假思考,因為我根本不存在,一場優質搏鬥很像個小遊戲,但要很謹慎玩這場遊戲,當對手出招時我將反射還擊。但大師卻告誡李小龍:敵人只是影像和幻影,要擊潰隱藏在背後的敵人本體,必須要粉碎眼前的影像,才能直搗黃龍敵人的本體。

由於本片武打要符合全球觀眾期待,所以少林武僧要穿拳擊服比賽,而本片第一個和李小龍對打的武術家,就是年輕時候的洪金寶大哥。接著大師指派李小龍一個收拾少林叛徒韓先生的任務,但叛徒韓先生不僅習得少林真傳,而且成為家財萬貫的黑幫老大,所以一般武術家是沒法擊敗韓先生這個大反派,唯有李小龍才有能力辦到,要有功夫熊貓堅強的意志才辦得到。


《龍爭虎鬥》電影海報


一位秘密幹員前來拜訪李小龍,並贈送一張韓先生舉辦武術大賽的邀請函給李小龍,但李小龍接受邀請函前還教訓一下小師弟。然後就是類似007與虎膽妙算的配樂出現,沒錯,李小龍即將出任務,原來是部特務電影。很顯然當時華納兄弟公司及嘉禾公司要把李小龍打造成東方007。當時本片的製作水準,完全比照詹姆士龐德的規格執行,秘密幹員接著介紹韓先生(石堅飾)的底細,打扮得挺像KGB殺手或是金手指,而他的絕招竟然是虎克船長之獨臂勾。

本片有段很無聊的過場:就是李小龍的姐姐遭到韓先生的保鑣奧嘉達非禮而自殺,所以李小龍義無反顧參加武術大賽,目的就是要血刃仇敵奧嘉達。這場武術大賽在韓先生的私人島嶼舉行,比武之前有餘興節目,摔角、雜耍及美女服務,這都是比武前的娛樂項目。除了李小龍之外,還有黑人武術家和金髮男武術家參加比武,但這些人都不是李小龍挑戰的對象,從頭到尾李小龍就是要和仇敵奧嘉達單挑,兩人進行一場龍爭虎鬥,李小龍把仇敵徹底打爆替姐姐報仇。

講個本片動作指導的插曲,李小龍在1973年的《龍爭虎鬥》中,元華再次作為李小龍的替身,在裡面被老外抓住腳後,騰空而起踢倒老外,請注意看上面影片1:07處的飛踢片段。至於武功高強的李小龍為何要用替身?那是因為李小龍覺得翻跟斗很無聊所以平常沒練,電影公司覺得翻跟斗有點危險因此用替身。其實,李小龍在前一部精武門的飛踢片段也是請元華當替身。為什麼會選擇元華當替身呢?據說元華號稱是「七小福」成員的跟斗王,翻跟斗最厲害,連洪金寶和成龍都打不贏元華。元華在電影《急凍奇俠》、《東方禿鷹》、《龍行天下》有精彩武打演出,而他最有名的演出是在王晶電影《摩登如來神掌》中飾演天殘,及在周星馳電影《功夫》中飾演包租公楊過。

回歸《龍爭虎鬥》劇情,韓先生對李小龍另眼相看,既然保鑣死了,不如把李小龍吸收加入幫派。原來韓先生是個大毒梟,從事毒品販賣和賣淫生意,因此要吸收武術高強的手下加入犯罪集團。但是李小龍這種正義人士豈會加入黑幫,李小龍不僅大鬧武術大賽,並和韓先生決鬥。但在最終決戰前,李小龍先把韓先生的小囉嘍成龍及元彪(後來影壇大哥)秒殺,再進入鏡子迷宮大廝殺。李小龍與韓先生的鏡子迷宮決戰,可列入功夫片的經典橋段,印證大師所言:必須粉碎眼前的影像,才能直搗黃龍敵人的本體。


李小龍與韓先生的鏡子迷宮決戰


提到武術演員石堅(1913年~2009年)有個綽號叫做「奸人堅」,因為他在1950~1970年代共演出近四十部的黃飛鴻系列電影,但石堅不是主演黃飛鴻,而是演出黃飛鴻要剷除的大奸人,例如:高山虎(1969年,黃飛鴻神威伏三煞)、楊飛虎(1960年,黃飛鴻擂台爭霸戰)等壞蛋角色。早期功夫片的結局,壞人最終要痛哭流涕,而好人肯定會放壞人一馬,並宣揚教化「知錯能改」的美德;但後期的功夫片壞人倘若執迷不悟,最後必遭天譴懲罰,死相難看。


石堅點滴:片尾最後提到《龍爭虎鬥》的李小龍


李小龍與韓先生最終決戰的結果:所謂邪不勝正,韓先生難逃「奸人堅」的悲慘宿命,李小龍浴血把韓先生打爆,而少林叛徒慘死在鏡子迷宮裡面。直到韓先生死亡之後,秘密探員才率領國際刑警支援李小龍(馬後炮式支援),《龍爭虎鬥》宣告劇終。

李小龍堪稱是功夫片的神話,他的短暫電影生涯共演出《唐山大兄》、《精武門》、《猛龍過江》、《龍爭虎鬥》四部完整功夫片,痛打泰國毒梟、擊垮日本鬼子、踢倒國際空手道冠軍羅禮士、打爆奸人堅,確實將中國武術及民族情操發揚光大。1973年5月10日,李小龍在拍攝《龍爭虎鬥》時於戲場內昏迷數小時,差點不省人事,此乃拍攝功夫片的巨大風險。

1973年7月20日,李小龍突然驟逝,暴斃身亡的事件引起極大震撼,李小龍留下拍了五分之四的《死亡遊戲》和一部僅開了頭的《死亡塔》。雖然李小龍死因成謎,但李小龍在武術界的傳奇不受動搖,影壇地位反而更加堅固。嘉禾娛樂為《死亡遊戲》重寫故事,再由韓籍演員唐龍(1957年~2011年)補演未完成之部份,於1978年公映。但由於唐龍只是李小龍的替身演員,該片並未造成轟動草草落幕,只留下《死亡遊戲》的主旨:「生命是一段等待死亡的歷程」。

1980年代香港電影界推出十幾部模仿《龍爭虎鬥》的小成本功夫片,算是套用李小龍電影的劣質作品,劇組純粹用李小龍招牌蒙騙外國觀眾,而多數外國觀眾看完後覺得中國武術吹牛居多,此乃功夫片的黑暗時期。直到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系列出現後,功夫片才又進入另一個新循環。

但李小龍對香港電影發展影響重大,替港式電影積累豐厚的資本、技術和觀眾,使得香港電影在1980年代開始風靡全球。李小龍去世後其聲威依然不減,他的銀幕形象對全球華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響力,他的名字是武打電影的金字招牌,甚至是中國武術的象徵。另一方面,藉由媒體不斷的吹捧與神化,今日李小龍本身的武術實力已經被形塑為無所不能的武神象徵。

#Chuersong編輯推薦


Chinese, Tradition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