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內容
 

明代四大奇書作者謎題:四大奇書作者身分考據

 

Submitted by chuersong on 週六, 12/22/2012 - 22:47

宋楚爾雜文作品
Romance of Classical Ballet: The Nutcracker
《古典芭蕾漫談–胡桃鉗》

序言 古典芭蕾與俄國女皇

源起:宋楚爾自從製作「至尊爺重返江湖」影音版,試著把前往中土的一切都記錄下來,但是影音故事寫到一半,他的任務就已經結束了。由於在「皇侯列傳」受過蓬萊閣主的一掌,他必須跟從載滿神獸的大船駛往不死之地休養。

在休養期間,宋楚爾決定暫停個人影音故事集,加上思緒混雜,沒法專心撰寫長篇文章,只好寫些雜文度日。但此人所寫的雜文基本上與追求真理無關,通常是博君一笑的幽默小品,寫作風格大抵偏向「閒話」或是「漫談」。

雖然本文主旨歸類為休閒漫談,卻萬萬不可胡亂論談,仍要鎖定主題以防失焦。順應天時並考量節慶,本人便寫個聖誕節慶童話作為開場,而這篇雜文系列就取名為「古典芭蕾漫談–胡桃鉗 」。

芭蕾的英文稱為“Ballet”,這個字是出自法文,但芭蕾最早是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民間舞蹈,義大利人把芭蕾稱作“Balletto”,而Ballo 意為「舞蹈」。

但是真正將芭蕾發揚光大者,卻是法國人與俄國人,而且一位是法國國王,另一位是俄國女皇,這也是為何芭蕾被稱為宮廷舞蹈之由來。

法王路易十四(法語、英語:Louis XIV,1638年9月5日-1715年9月1日),法國在位時間最久的國王,自稱為太陽王(le Roi Soleil)。

提到法語的太陽,不得不提加拿大魁北省蒙特婁市,全球聞名的太陽馬戲團(法語:Cirque du Soleil),就是在這個世界第二大法語城市發基。其實這個馬戲團最早是在1980年,由一個失業的民謠歌手所創辦的團體,他在1983年得到政府補助金支持,為緬懷法國探險家Jacques Cartier發現加拿大之紀念活動,所以舉辦「太陽馬戲團偉大之旅」,進而造就了一個頂級表演團體。

太陽王是一齣芭蕾舞劇,路易十四很喜歡表演戲劇,他自己乾脆扮演男主角,「升起的太陽」,得到太陽王的美名。不過,由於當時法國乃是歐陸軍事強權,路易十四自比是太陽系中心,其他歐陸國家的君王皆要順從於他,於是愛好諂媚的貴族就替路易十四上了「太陽王」的封號,此與「天可汗」頗有異曲同工之意。

據說,路易十四打從四歲開始學習舞蹈,十三歲就開始演出芭蕾舞劇,一直到了三十歲身材發福才退出舞蹈演出,終究胖子是沒法子輕盈地跳芭蕾舞。但是太陽王的綽號,路易十四仍延續保留,況且年紀越大更覺得實惠受用。

根據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考證:太陽王路易十四與清聖祖康熙皇帝(穆麟德:šengzu gosin hūwangdi ,1654年5月4日-1722年12月20日),愛新覺羅氏玄燁,兩位君主之間竟有不少驚人相似之處。兩位君王皆是出生於十七世紀中期而卒於十八世紀前期,且同樣是在幼年即位並由宮廷太后訓政,最後皆成為該國在位最長久的君主。太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建造「凡爾賽宮」,而清聖祖康熙皇帝在熱河興建「避暑山莊」,兩座皇家園林皆成為後世珍貴的歷史遺產。

在路易十四大力宣導之下,芭蕾成為貴族宴會必要的宮廷戲碼,如同古代其他的戲劇表演,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生反串,所以當時的芭蕾舞者都是男性演員。至於後來為何芭蕾成為女性演員為主的舞蹈表演?這就要提到俄羅斯帝國女皇,安娜•伊凡諾芙娜(俄語:Анна Ивановна,英語:Anna Ioannovna,1693年-1740年,1730年-1740年在位)。

安娜女皇登基純粹是個偶然,當時俄皇彼得二世突然得了天花過世,按照先前凱薩琳一世女皇遺囑,繼承權是由彼得大帝與凱薩琳一世的次女安娜•彼得羅芙娜獲得。但是彼得大帝的三女伊莉莎白卻想要繼位,便請嫁到德國的親姊安娜放棄皇位,然而安娜也同意照辦。但是大臣們卻覺得伊莉莎白心機太重,反而把伊莉莎白驅逐,眾臣竟然迎接另一位堂姊安娜在聖彼得堡登基。而安娜•伊凡諾芙娜的父親是沙皇伊凡五世,彼得大帝同父異母的弱智兄弟。

安娜女皇是繼凱薩琳一世女皇之後俄國的第二位女皇,安娜是一位喜歡冷笑話與蠢遊戲的中年胖女人,臉頰寬大且身材豐腴。安娜女皇沒有將王都搬回莫斯科,而是留在聖彼得堡的冬宮(Winter Palace),與女僕們過著傻瓜般的玩樂生活,由女皇擴建完成的第四代冬宮成為俄國王權新象徵,往後的俄國沙皇皆居住在冬宮,直到俄羅斯帝國遭到推翻結束。

安娜女皇曾結婚兩次並沒有子嗣,所以王朝內的王子也非親骨內,只是有親戚關係而已。安娜另建立過神奇冰屋,並安排長王子與她的女僕結婚,然後大家一起扮演小丑或鳥人來慶祝婚禮,好像在玩家家酒一樣。

由於安娜女皇非常熱愛義大利歌劇與芭蕾,所以這些餘興節目在她的宴會是必要的,女皇因此在聖彼得堡建造首座可容納千人的大型劇院。聖彼得堡從1735年開始有公開的芭蕾表演,女皇在1737年創辦了俄國第一間芭蕾學校,並將聖彼得堡打造成為俄國的藝術都市。這間芭蕾學校最早挑選宮中12 名幼童僕人做為舞蹈學徒,不過邀請法國及義大利的名師前來授課,替俄國芭蕾打下早期基礎。

安娜女皇在1740年因腎臟病過世,女皇有個外甥女也叫做安娜,於是就立了安娜的兒子伊凡六世接任俄皇,但其實又是一個安娜在攝政掌權。隔年1741年,安娜女皇的堂妹伊莉莎白回到聖彼得堡,在冬宮發動不流血政變囚禁安娜母子,伊莉莎白女皇成為俄國的第三位女皇。

伊莉莎白女皇在1762年病逝,由於伊莉莎白無子嗣,皇位回歸到安娜•彼得羅芙娜之子彼得三世。彼得三世是德意志人不會說俄語,當時俄國正與普魯士打仗並攻占柏林,彼得三世即刻停止對俄國有利的戰役,反倒援助普魯士。

彼得三世不會說俄語,但是他的妻子凱薩琳(俄語: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,1729年4月21日-1796年11月6日),卻努力學習俄語。軍人與僧侶覺得彼得三世很像賣國賊,反而皇后凱薩琳受到歡迎。彼得三世在位僅一年,就離奇中毒身亡,凱薩琳對外宣稱彼得因消化不良而死,但真正原因是彼得個性古怪又寵愛情婦,沒收教會財產且胡亂改革宗教。軍人與僧侶於1762年共同推舉凱薩琳(Catherine II)繼位女皇,凱薩琳二世女皇成為俄國的第四位女皇,也是俄國在位最久的皇帝,史稱凱薩琳大帝(Catherine the Great)。

前面談論俄國四位女皇之盤根錯節關係,但這與古典芭蕾舞劇「胡桃鉗」有何關聯?下回就從凱薩琳大帝開始漫談,閒話「胡桃夾子」的由來。



Chinese, Tradition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