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內容
 

明代四大奇書作者謎題:四大奇書作者身分考據

 

Submitted by chuersong on 三, 03/27/2013 - 21:05

宋楚爾雜文作品
Romance of Classical Ballet: Nutcracker
《古典芭蕾漫談–胡桃鉗》

第四篇 巴蘭欽之胡桃鉗進行曲

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,巴黎可以說是歐洲大陸歌劇及芭蕾的表演中心。聞名全球的愛情驚悚小說《歌劇魅影》,就是以1881年的巴黎歌劇院作為故事背景,繪聲繪影描寫黑暗詭譎的歌劇院秘辛。

《歌劇魅影》的寫作靈感,其實是根據1896年在歌劇《忒提斯與培雷》的第一幕正要結束的時候,懸掛在觀眾席上方的水晶燈因為短路走火掉下,導致一名中年婦女不幸死亡,此事後被改編為《歌劇魅影》中的著名場面。

在十九世紀中期,法國芭蕾舞劇《吉賽爾》、《仙女》是當時期最受歡迎的劇目,到了1860年法國藝術部決定興建巴黎歌劇院,但劇院下面有條溪流使地基無法穩固,使得工程進度不如預期,但歷經十五年精心建造,巴黎歌劇院終於在1875年落成啟用。

但隔年1876年,由音樂家柴可夫斯基作曲,聖彼得堡皇家舞蹈學院的裴堤帕(Marius Petipa)編舞的經典芭蕾舞劇《天鵝湖》誕生,使得俄國芭蕾一舉超越法國芭蕾,並成為歐陸舞蹈界的新指標。接著,柴可夫斯基又在1889年發表《睡美人》,並在1892年發表《胡桃鉗》,更將俄國芭蕾推上極致頂峰。

到了二十世紀初期,歐陸在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,接著俄國經歷1917年10月革命,導致俄國王室遭推翻倒台。等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,許多俄國舞蹈家先後離開俄國,前往巴黎發展舞蹈事業,並傳播發揚俄國芭蕾。其中,狄亞格列夫(Sergi Diaghilev,1872年~1929年)就是當時舞蹈界名人,他在巴黎創立俄羅斯芭蕾舞團,並將俄國芭蕾學校畢業的舞蹈精英網羅到巴黎演出,使得很多俄國芭蕾舞蹈家在歐洲巡迴演出成名。

不過,1929年狄亞格列夫去世之後,俄羅斯芭蕾舞團宣告解體,同時也是古典芭蕾時代的結束。而新創立的蒙地卡羅之俄羅斯芭蕾舞團,吸收先前俄羅斯芭蕾舞團成員,改往美國紐約繼續發展,俄國編舞家喬治巴蘭欽(George Balanchine,1904年~1983年)在1933年,隨芭蕾舞團到紐約開疆闢土,他先是在1934年成立美國芭蕾舞學校,選擇柴可夫斯基的《弦樂小夜曲》作為他在美國首部舞蹈作品。巴蘭欽並在1948年成立紐約市芭蕾舞團(New York City Ballet),更成為後來的美國現代舞之父。

喬治巴蘭欽10歲時,原本陪同姐姐報考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學校的招生考試,結果姐姐招生考試沒通過,但巴蘭欽歪打誤撞被意外錄取。喬治巴蘭欽在芭蕾學校畢業後,受到狄亞格列夫賞識而介紹至巴黎發展,逐漸在歐陸打開知名度。巴蘭欽自從來到美國發展,更是打開全新的創作靈感,不僅將古典芭蕾重新編舞,並且研究前衛的舞蹈創新,對現代舞帶來革命性影響。

史特拉文斯基(Stravinsky,1882年-1971年)是繼柴可夫斯基之後聞名的俄國音樂家,史特拉文斯基與狄亞格列夫在1909年,推出芭蕾劇目《火鳥》在巴黎上演造成大放異彩,隨後兩人在1913年又合作狂亂芭蕾舞劇《春之祭》,更引起極大迴響與評論家爭議。史特拉文斯基後因躲避戰亂而遷居美國,並從1935年開始與喬治巴蘭欽合作數部經典劇目。

然而,最早在美國演出《胡桃鉗》的劇團其實是舊金山芭蕾舞團,該劇於1944年首次在美國公演。但巴蘭欽的《胡桃鉗》編舞版本,卻是紐約市芭蕾舞團的經典作品,本劇於1954年開始在紐約公演,而紐約市芭蕾舞團往後每年都要公演這齣芭蕾舞劇,《胡桃鉗》劇目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,歷久不衰。

巴蘭欽的《胡桃鉗》版本女主角瑪利(不是克拉拉喔),符合原著設定真的是由小女孩飾演,並非由芭蕾首席名伶裝嫩假扮,而男主角王子也是由小男孩飾演。巴蘭欽的《胡桃鉗》第一幕可是名副其實的兒童芭蕾劇,當然演到第二幕瑪莉與王子成為貴賓席上貴客,一起欣賞玩具王國眾仙子翩翩起舞,表演又恢復至一般觀眾熟悉的成人芭蕾。另外,《胡桃鉗》在1958年,也曾經在電視台推出過電視版本,也有卡通影片版本。

其實,1892年《胡桃鉗》首度在聖彼得堡公演後,柴可夫斯基的音樂雖然受到輿論一致讚賞,但是由兒童芭蕾所組成《胡桃鉗》第一幕編舞,卻遭到評論家抨擊,導致《胡桃鉗》很快退流行並歸於平淡。畢竟像《天鵝湖》與《睡美人》這類帥哥與美人的大戲才是俄國芭蕾的表率,兒童芭蕾可以被稱為戲劇大作嗎?

所以,《胡桃鉗》早期不賣座的原因,仍是出在第一幕兒童芭蕾缺乏吸引票房的首席名伶擔綱主演,而且劇情中王子會喜歡上九歲的克拉拉,確實有點奇怪。經過很長時間終於有人想出修訂版本,如果把克拉拉的年齡調整為中學生,再由首席名伶裝嫩演出,並且以愛情浪漫Ending結尾,那就太完美了。

後來,倫敦芭蕾舞團首度啟用首席名伶來演出《胡桃鉗》女主角克拉拉,觀眾果然買單並且很快形成風潮,而其他的芭蕾舞劇團也比照辦理,後來就有成人版的克拉拉出現。自此,《胡桃鉗》不再是一齣平淡的兒童芭蕾舞劇,而是與《天鵝湖》、《睡美人》齊名的經典芭蕾舞作品。

巴蘭欽的《胡桃鉗》在1993年由華納兄弟公司推出電影版及DVD版,首度從劇院搬上大螢幕演出,並以紀念巴蘭欽去世十周年。由於本片只是原裝芭蕾舞劇重現,其中劇情沒有添油加醋,裡面有幾個舞台劇魔幻特效,但沒有運用先進CG特效,結果電影票房並不理想,就當作替紐約市芭蕾舞團宣傳也好。

不過,這部電影打著巴蘭欽的名號,也算一支經典音樂劇老片,而我在某次乘坐飛機途中發現本片,就在旅程中欣賞完這部懷舊電影。《胡桃鉗》這齣戲劇是以聖誕節為背景的故事,觀眾是以闔家觀賞為主,其序曲洋溢著寧靜祥和的開場,使得觀眾可以很容易進入聖誕佳節氣氛,並可以使得兒童觀眾對劇情展開有所期待。

《胡桃鉗》是個充滿夢幻想像的童趣故事,序曲溫馨優雅又輕快活潑,而接著上場的進行曲,是慶祝小朋友們聖誕舞會的開幕歌曲,進行曲整首歌時間不長,只有兩分鐘半。進行曲結束之後,大人們分送禮物給小朋友,在諸多溫馨的聖誕禮物當中,就屬胡桃夾子公仔最為特別。接著請大家欣賞《胡桃鉗》序曲及進行曲。



《胡桃鉗》序曲,倫敦交響樂團演奏



1989年Bolshoi Ballet《胡桃鉗》版本之進行曲,首席名伶演出女主角克拉拉



Chinese, Tradition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