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內容
 

明代四大奇書作者謎題:四大奇書作者身分考據

 

Submitted by chuersong on 三, 11/16/2011 - 07:34

宋楚爾魔幻武俠作品
Boxing Emperor and Kung Fu Marquises: Master of Penglai
《皇侯列傳.蓬萊閣主》

第六章 定海神珠

臘月將盡的蓬萊海灣,呈現整片海水結冰的奇特景象,稱之為冰凌現象。平時渤海浪濤滾滾拍打岩岸,但遇上臘月氣溫劇烈下降,使得海面浪花瞬間成冰,整個蓬萊海灣成為冰雕之城,蔚為奇觀。

依照道教習俗,人死之後四十九天內,必須入土為安。但李林甫頭七法事完畢,一個月內並無合適的出葬吉日,之後時間點又恰巧陸續遇上除夕與正月春節,因此李太尉盛大出殯的日期一再延後。為了避免強碰長安城的新年歡樂慶典,影響廣大首都市民的過節心情,家屬最終決定於元宵節過後,再替李太尉舉辦告別式。

唐玄宗其實是相當恩寵李林甫,首先冊封李林甫為正一品「太尉」官階,並賜「太尉府」匾額予李家,接著加贈「揚州大都督」與紫金朝服之封賞予李林甫。

要知道在隋唐時期,神州共有二十四座都督府掌管全國軍務,其中以并州、益州、荊州、揚州合稱為四大都督府。并州管轄塞北長城之門戶太原,益州掌控四川首府成都,而荊州自古乃是兵家必爭之地,揚州控制江南經濟中心金陵,四座都城各有其戰略重要性。另外,潞州掌握太原與洛陽之間的樞紐城市上黨,而范陽控制中原與遼東的邊防城市薊城,兩座都督府之地位亦明顯提升。

這回李隆基將「揚州大都督」官職贈予李林甫,足以說明李隆基有情有義的一面。雖然說死人是無法執行大都督的軍務工作,通常是由大都督府長史替代行使大都督職權,但大都督的官職俸祿仍會撥發給李林甫的後人享用。

李林甫溺於聲妓、姬侍盈房,是個子女滿堂之人,據說其子女多達五十人:長子李岫為將作監,李崿為司儲郎中,李嶼為太常少卿,而其子婿張博濟、鄭平、杜位、楊齊宣與元撝等人,皆在京為官並結為黨羽。

接著,官員出殯用的棺木亦值得一談,一般人直覺會想到柳州棺木,不過所謂的柳州棺木多數是在廣西、貴州與雲南等地木材,經水運至柳州加工而成。但也有人會聯想到楠木,其中又以金絲楠木作為最高貴的棺木,但這是明清之後的皇家棺木制度,唐王朝還沒有這個規矩。

在唐代,諸侯與王卿的棺木有「一槨一棺」或「一槨二棺」等規格,所謂的「槨」,指的是包覆真正棺材的外部大棺材,其中唐代陵墓又常見所謂的石槨,這算是王侯專屬的下葬特權,平民就沒有使用「槨」的權利。

由於古代達官貴人的棺木裡都有珍貴的陪葬品,因此棺木外部要有個更大的棺材將其包裝固定,使用石槨可以將內部棺木完全隔絕封閉,以阻止盜墓者輕鬆開棺取出陪葬珍寶。更有種獨特的棺材組合稱之為「金棺銀槨」,看官試想「棺」是純金打造而「槨」是純銀打造,因為棺材密度很高且重量亦足夠,迫使盜墓者難以搬動或破壞。

今日,大總管高力士特別來到太尉府,他不是因私人情誼專門來弔祭李林甫,而是浩浩蕩蕩宣布聖旨,將御賜陪葬品「定海神珠」頒予李太尉。李家上下跪拜叩謝皇帝恩典,而李岫接下了定海神珠,並將神珠放入身穿紫金朝服的李太尉口中,頓時五色毫光閃現。

定海神珠相傳是商周時期文物,距離唐代近兩千年歷史,其價值比夜明珠還要價值連城。但李隆基為何會有定海神珠?這中間可又牽扯到曲折的開天闢地傳說。

定海神珠乃是元始天尊的師父鴻鈞道人所造,當初一共打造了神珠二十四顆,其功用是平息盤古開天以來四海與百川的怒濤駭浪。但在商周的封神戰役,神珠被利用作為兵家法寶,專門拿來暴投仙人使用,幾乎崑崙仙人都有被神珠打過的經驗。這神珠確實有其厲害之處,據說其耀眼炫光具有吞噬對手靈魂的魔力。

等到封神戰役結束之後,元始天尊的大弟子燃燈道人便將定海神珠收下為己所用。然而,定海神珠並沒有回歸崑崙山玉虛宮,反而因燃燈道人覺悟自身為上古佛轉世,皈依後將定海神珠帶回佛國,從此定海神珠便從道教流入佛門。

經過兩千年的轉折,篤信佛教的高昌國王麴文泰,自絲路交易中得到兩顆罕見的定海神珠,原本這對神珠尊貴供奉在高昌王宮,但卻替高昌國王招來了不祥的兵禍。貞觀十三載,麴文泰為擴大控制絲路而封閉西域通道,此舉惹惱了唐太宗李世民,唐王朝任命侯君集為「交河道行軍大總管」,自長安發兵攻打高昌國。

這場戰爭其實很快就結束,侯君集獲得重大勝利,因為戰爭尚未開打,麴文泰就先嚇死了。貞觀十四載,麴文泰之子麴智盛率十八萬軍民投降。侯君集對此結果感到欣慰,因為這筆戰功可媲美李靖的陰山之戰,等到大軍凱旋回到長安以後,李世民很可能會提拔侯君集加入宰相集團。但侯君集在高昌王宮內卻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,他將一對定海神珠收歸己有,並為了掩蓋自身貪婪而放任士兵在城內搶劫。

等到侯君集統率大軍回到長安後,立刻遭人密報而被收押禁見,由於李世民對軍紀貪腐問題非常敏感,堅決免除侯君集所有官職,並令他回家當平民好好反省,可謂是用心良苦。侯君集是一個沒學問的武夫出身,但年少時期就跟在李世民身邊,是李世民的幕府親信,也是玄武門之變一位重要策劃,李世民因而對侯君集之信任勝過程咬金、秦叔寶等人,並曾經任命侯君集為兵部尚書、吏部尚書。侯君集雖然一生未曾拜相,但他與李世民之間的親密關係,其實是掌有部分類似宰相的影響力。

然而,侯君集經過這次的免職風波,與李世民發生決裂的隙縫,侯君集最終對李世民產生二心,他會用行動來證明李世民的眼光錯誤。魏徵臨死前也向唐太宗建議重新啟用侯君集,但李世民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,決意將侯君集排除在朝政之外,這是李世民的果敢英明或是個人潔癖,當局者迷,難道李世民自己也看得明白?

後來定海神珠充公國有,這一對神珠就供奉在長安皇宮,直到則天后過世之際,其中一顆定海神珠被帶入乾陵,如果可以,則天后本想將一雙定海神珠成對陪葬乾陵。但繼位的唐中宗李顯之妻韋后,在則天后駕崩前取走其中一顆定海神珠,而李隆基後來誅殺韋后之時,得到僅存的一顆定海神珠。由於當時的李隆基對仙家法寶相當排斥,中書舍人劉幽求便建議將定海神珠封存起來。

李林甫從沒想過李隆基會如此恩寵禮遇他,竟然將定海神珠賜于為太尉的陪葬品,但不幸的是這神珠反而替李家帶來了一則莫大的災難。

李林甫臨死前一晚,秘密叮嚀長子李岫,一定要設法讓楊國忠前來自己的靈堂上香。當楊國忠來到李林甫靈堂之時,這個地方哪裡布置得像一座靈堂,根本好比是一個藏寶陳列庫,只要楊國忠曾經瞄上一眼或是有用手碰過的寶物,李岫馬上令下人裝箱打包,隨後整批寶物就直接送到楊宰相府。

李前宰相在長安當權十九年,京城的奇珍異寶幾乎被他收刮殆盡,長安城裡除了另一位收藏家高力士之外,就屬李林甫收集的寶物最多。楊國忠對李林甫長年累積的收藏品不是不心動,只是靈堂裡擺設的奇珍異寶雖好,但仍然比不上一件近在咫尺的寶物,李林甫口中所含的定海神珠,那顆會在嘴裡發光的神珠。

楊國忠回到府上,院子裡已擺設好幾箱李岫送來的寶物,要是平時楊國忠早就玩弄這些難得的寶物,並且會自鳴得意嘲笑李林甫。試想李前宰相當權十九年,最後照樣讓楊國忠踩在腳底下,即便李林甫死後還要委屈求和,真是可悲。

但不知為何?楊國忠老是會想起定海神珠,可惱御賜給李林甫的陪葬品又無法強行取得,楊宰相越想越不是滋味,依舊對神珠念念不忘。楊國忠回到書房批閱公文,打算趁著小年夜前檢查積壓的公文,他發現有一本大理寺的奏本,提到今年三月北疆將領阿布思叛逃唐朝,投奔突厥,九月又入侵邊境,但遭到唐朝軍隊擊退的舊時報告。

阿布思原本是一名突厥的部落長,後來為謀取官職及封賞,因而率其部落加入唐朝,算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,李隆基並賜名給阿布思為「李獻忠」。阿布思之所以叛逃唐朝主因是與長官安祿山不合,且阿布思覺得自己比安祿山更適合當節度使。此時,楊國忠很快想到一石兩鳥的詭計,他在奏本後面發表一段個人推測,阿布思與李林甫之間勾結私黨,並在北疆進行秘密計畫。

正月初三,楊國忠便將這極具聯想性的奏本遞交給唐玄宗,原先沉溺於慶祝新春宴會的李隆基,在讀完奏本之後變得非常光火,但身為天寶年代的明智君主,絕不能任由情緒起伏而妄下斷言,阿布思與李林甫之間勾結私黨之證據何在?

為求慎重起見,李隆基派出密使前往河北薊城,命令范陽節度使安祿山,五日內火速返回京城報告北疆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