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內容
 

明代四大奇書作者謎題:四大奇書作者身分考據

 

Submitted by chuersong on 二, 05/01/2012 - 11:21

宋楚爾魔幻武俠作品
Boxing Emperor and Kung Fu Marquises: Master of Penglai
《皇侯列傳.蓬萊閣主》

第二十一章 大真人府

三月下旬,車夫毗遮駕御閣主座車自蓬萊出發,呂素璇主僕往南而行,馬車經過魯南、安徽等地,一連五天走了兩千里路,呂素璇又回到十六歲時迷路之地,江西樂平縣。

「主人,今日是否須趕馬車直達鷹潭?」

「不用急,繞路到鄱陽縣住宿一晚,明早再上龍虎山。」

鄱陽湖平原周遭有幾個城鎮,南邊城鎮為餘干縣,東邊城鎮為鄱陽縣與樂平縣,西北邊城鎮為星子縣與九江縣。當年,呂素璇跟隨管帳先生到鄱陽縣,兩人原先計畫搭船通過鄱陽湖,然後在九江縣登陸拜訪商家收帳。但無奈陰錯陽差,呂素璇卻坐上開往餘干縣的船隻,而且是艘來路不明的船。

呂素璇落單走失在餘干縣,但身上沒帶幾兩銀子,又湊不足旅費前往九江縣,更別說尋找管帳先生會合。呂素璇心慌意亂,拿出僅存銀兩買了乾糧,初來江南連南北方向都分不清,向東南走了三天路,竟然走到鷹潭龍虎山。

現今的鷹潭是江西中部交通要道,東往上饒、金華,南通贛州、韶關,西至南昌、長沙,北達景德鎮、黃山。然而,鷹潭自古列屬江西貴溪縣,唐朝時期是個小村落,充其量為交通要衝而已,人口散佈在龍虎山四周鄉鎮,官府基本上視當地為放任地區。雖然該地設有官府驛站,但連一間像樣的客棧都沒有。

天師道的祖師爺名叫張道陵,祖籍江蘇豐縣,東漢漢光武帝時出生,漢明帝時任巴郡江州令,也就是在現今重慶市為官,不過,東漢時代的重慶只是個很小的邊城。漢順帝時,張道陵在成都鶴鳴山,傳說是「廣成子」修行之地,創建五斗米道,自稱其法由太上老君「授以三天正法,命為天師」,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,並造道書二十四篇。張道陵於漢桓帝時在青城山逝世,相傳年一百二十三歲,道教稱為「祖天師」。

張道陵在四川做過官,最後死在四川青城山,這和江西龍虎山有何關係?事實上,張道陵創五斗米道,主要是想在四川、漢中一代建立勢力,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。張道陵為增加五斗米道的可信度,帶門人自四川遠行到江西龍虎山,為煉丹並等待時機,據說在仙丹完成之日,晴天霹靂,紫光乍現,龍虎現世,……。

所謂有志者事竟成,張道陵的孫子張魯,繼承五斗米道壯志,終於完成諸侯之夢。東漢末年時期,益州太守劉璋殺害張魯家室,張魯因此叛變劉璋,殺了漢中太守蘇固創立張魯國。張魯果然成為三國時代的一方諸侯,建立中華民族唯一一個「政教合一」政權。不過,張魯最終識時務投降曹操,而以社會福利見長的張魯國可惜就此取消。曹操很看重張魯,委任為鎮南將軍,但張魯投降後不久去世,諡原侯,葬鄴城,現今河北邯鄲。

曹操對張魯一家人都很好,而張魯諸子皆被分封為官。可在張魯臨死之前,召長子張盛,並囑咐放棄做官念頭,命張盛南下江西龍虎山,重新建立道教門派。張盛並沒有立刻南下,因為曹操尚且健在,而江西又是孫權的地盤,他沒笨到大張旗鼓恢復五斗米道。

等到三國時期結束,魏、蜀、吳三國歸晉一統,張盛才返回江西龍虎山,登壇傳籙,建正一觀,並且將五斗米道重新改組,天師道因此誕生。但是,張盛成為第四代天師之後,在江西行事非常低調,北方甚至謠傳張盛根本沒回到龍虎山傳教。當時,北方天師道的代表人物是寇謙之,南方的代表人物是陸修靜,張盛這個天師其實很弱,而他的天師招牌並沒有全國知名度。

張盛在龍虎山建立正一觀,並沒有對外宣示建立天師府,最大原因仍是他的天師招牌不夠響亮。接著,歷經魏晉南北朝,龍虎山不曾設立天師府,續任天師雖然都號稱法力高超,但大多數住在茅草屋裡,並宣稱清風亮節。這可能是因為南北朝時期,經濟不發達,江西物資貧困,沒必要建立天師府。

天師道日益發展起來,與社會經濟條件不可分開。直到唐高宗時期,天師道才成為有組織的地方勢力,此時,龍虎山附近居民人口已達六萬人,而貴溪縣的人口亦有十幾萬人,天師道成為江西主要信仰,並對外地招募信徒。

到了則天后稱帝時期,天師道的信徒已擴張到江南各地,並成為南方的信仰中心。天師道終於打響天師的招牌,他們要替張天師建造新的府第,但這棟建築物並不取名「天師府」,而是稱為「大真人府」。

則天后在唐高宗時期,原本是信仰道教,不過在唐高宗死後,則天后稱帝並長期定都洛陽,接著改信仰佛教。大抵分析其原因有二:其一是因為洛陽離嵩山少林寺比較近,而則天帝經常出遊嵩山,潛移默化改信佛教,但與吃齋唸佛無所關連。其二是則天帝的情夫們,經常假扮佛教寺院住持,動不動就替女帝舉辦護國祈福大典,則天帝因而對祈福法會高度重視。

「天師,新府第落成取什麼名字好呢?」

「張天師住的府第當然稱為『天師府』。」

「眾信徒,本天師住的地方,不一定要稱『天師府』,取名『大真人府』為宜。」

張天師為何不把自己的府第命名為「天師府」,卻取名「大真人府」?這有很多層次考量:從唐太宗直到則天帝,北方的主要信仰很明顯是佛教,而南方信仰並不單純是道教,嚴格來說而是道巫混合教。對北方的朝廷而言,南方道教與南北朝時期盛行巫教,常常讓人混為一談,雖然巫教勢力到唐朝有逐漸削弱的趨勢,但各地仍有女巫及巫師展現神通的傳言。

尤其湖南、江西、廣西這些地區,苗人散布巫術之說依然盛行。可是北方的佛教極力駁斥南方巫術,並且將道教矮化為巫教,然後將道巫混為一談。則天帝的幕僚大臣狄仁傑,曾發起過「砸毀巫廟運動」,並且有不少南方官員響應之,江南巫廟遭搗毀有上千座。

不過,這個去巫教活動對張天師而言,可謂是一喜一憂,喜的是南方巫教從此沒落,憂的是北方佛教將更加興盛。張天師想來想去,對於龍虎山新居落成,取名「大真人府」較為吉祥。

天寶年代的張士龍天師,名列天師道第十五代天師,可是歷史上很重要的一位天師,因為天師招牌就是由他擦亮的。天寶七載,張士龍在李林甫精心安排下,單身前往長安皇宮,並在唐玄宗面前大顯神通,成功博取了李隆基歡心。李林甫對張士龍入宮弘法,不但信心滿滿,且具萬全把握。

回想開元二十二載,李隆基第一次見識法術且受到吸引,都是因為那個從恆山來的道士搞出的名堂。那年是李林甫剛當上宰相的頭一年,在李林甫的記憶裡,唐玄宗之前對宗教一點都不感到興趣。李隆基其實是個生活娛樂家,他對鬥雞、舞蹈、音樂、演奏、武術都有高度興趣,他最喜歡舉辦慶典活動,大擺流水席讓民眾吃吃喝喝,然後請一些演員上台演戲,娛樂群眾。

那個恆山來的道士名叫張果,在皇宮耍了幾個戲法,博取了李隆基的歡心。臭道士竟然大言不慚,宣稱自己是萬年蝙蝠精轉世,上輩子見過堯帝與祝融,胡扯也不打草稿,而在旁陪坐的李林甫竊笑不已。

「有個千年機密,臣必要向皇上親口報告,上輩子臣不單見過祝融,而且還目睹祝融與鯀打架。」

「結果呢?」

「火神祝融把水神鯀徹底打爆。」

「張仙人言之有理,早在多年以前,朕知曉火神比水神厲害,所以命張九齡冊封祝融為南海神,有憑有據,路線正確。」

李林甫心想:「臭道士,你見過堯帝與祝融,老夫還見過軒轅氏與有巢氏。」

張果不僅得到李隆基大筆寶物賞賜,朝廷還授以青光祿大夫官職,張果一連在皇宮住了幾個月。不過,當張果返回恆山之後,卻發生不明暴斃事件,不知那個神棍是否受到天譴?還是另有其他原因?

但李林甫另有所圖,反而向李隆基報告:張果尸解成仙,金蟬脫殼,修煉到另外一個層次,重回天界。李隆基卻沒有懷疑,並未深入了解。

天寶七載,李林甫出謀畫策,複製張果經驗,恭請張士龍遠到皇宮施展法術,好讓李隆基大飽眼福。唐玄宗非常滿意張士龍的專業演出,然而李隆基這回出手比十幾年前更為大方,決定冊封張士龍為正一品「太師」,唐王朝最高榮譽象徵。

爾後,張士龍自長安返回江西鷹潭,邀請各地道教大老齊聚龍虎山,呂素璇與雲川鉐亦從山東、河北南下,而李林甫備妥親筆書信與御賜匾額,恭賀張士龍成為道教教主。

龍虎山瀘溪之上,九虎一龍隱約現形,眾信徒齊鳴:「萬壽無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