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萊德•彼特主演《魔球》
【楚爾秀電影評論】
《魔球》(Moneyball)是一部2011年棒球題材的美國劇情片,貝尼特·米勒(Bennett Miller)導演,布萊德·彼特(Brad Pitt)主演。影片根據麥可·劉易斯(Michael Lewis)於2003年所發表的同名商場財經小說Moneyball 改編而成,講述奧克蘭運動家(Oakland Athletics)在球隊總經理比利·比恩(Billy Beane)帶領下,創造20連勝的驚人紀錄。
Moneyball:《魔球》電影預告片(2011)
先從麥可·劉易斯原著小說開始談起,這本書直譯應該叫「錢球」,不過書商取了個好書名「點球成金」。【〄黃大仙神通加持〄】而該書名全文為Moneyball: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,比較遜的翻譯為「贏得不公平比賽的藝術」,而書商的翻譯為「逆境中致勝的智慧」,可見本書與商業謀略有關。
這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小說,講的是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隊的故事,奧克蘭是位在美國加州約四十萬人的中型城市。運動家隊最早1901年在費城創建,1955年遷移到堪薩斯城,1966年才落戶奧克蘭。所謂書中指的不公平比賽,意指有錢球隊一年花1.2億美元預算養明星球員,而沒錢球隊一年只有4,000萬美元預算,造成大聯盟球隊間天壤差別,實力差距懸殊。
大聯盟球隊季賽基本收入,主要以城市人口規模定調,大城市如紐約、波士頓、芝加哥、舊金山、洛杉磯、休士頓,其球迷觀眾肯定比小城市的球迷觀眾多好幾倍,大城市球場絕對比小城市球場大上一倍。如果單純用小說來看,這是有錢公司與沒錢公司的人才競爭;如果提升格局觀察,這是大城市與小城市的發展競爭。
魔球理論是一種買賣球員的投資理論,買進低價潛力球員,賣出沒有上漲空間球員,達到最大獲利上壘率,取得分區晉級,邁向聯盟冠軍,贏得世界大賽。魔球理論以科學方法、經濟學公式及電腦數字算出球員價值,以小博大創造槓桿效益,達成完美的投資獲利邊緣效益。聽起來好像是財務投資課程?這正是比利•比恩挖角的耶魯畢業生助理所提出的震撼理論。
提到比利·比恩的耶魯助理,也是本片的男配角,由喬納·希爾(Jonah Hill)主演,大家知道布萊德·彼特是個帥哥,而喬納•希爾是搞笑劇胖子演員。然而,在現實生活中,比利·比恩與其助手兩人皆是帥哥,但由於當事人行事低調,所以電影公司特別找個胖子演助手,可謂用心良苦以混淆視聽。不過,自從指環王的助手出現之後,每一個故事都需要一個胖子。
魔球理論是一種商業理論的探討,但在電影的結局,最後仍被證明無效。魔球理論可以幫助球隊打入季後賽,但很難幫助球隊贏得聯盟冠軍。
現由本人提出「神球理論」,很簡單就可打爆魔球理論。神球理論在於建構三位賽揚獎等級投手,每場比賽送出十次以上三振,讓對手擊球都打入內野,外野手處在半休眠狀況,我方可以八成勝率贏得比賽。很可惜,神球理論在現實面只有極少數球隊能夠做到,或是漫畫可以虛構。
本片兩位編劇具有極為豐富寫作經驗,Steven Zaillian曾以辛德勒名單(Schindler's List)劇本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,而Aaron Sorkin是王牌製片與編劇,著名作品為軍官與魔鬼(A Few Good Men)、社群網站(The Social Network)。
魔球電影在美國各媒體評價甚高,有六家媒體將本片列入2011年十大好片前五名,二十家媒體將本片列入2011年十大好片前十名。本片雖然金球獎六項提名,但像Lady Gaga今年參加葛萊美,空手而回。不過美國電影協會將年度最佳電影頒給本片,而紐約電影人協會及波士頓電影人協會,將最佳編劇與最佳男主角頒給本片,大城市的影評人大概都喜歡看棒球。
布萊德·彼特是本片男主角加製片,出道二十幾年來,三次奧斯卡提名,五次金球獎提名,僅得過一座金球獎。布萊德·彼特會挑魔球題材、這和珊卓布拉克(Sandra Bullock)又有關係,2010年的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,珊卓·布拉克憑《攻其不備》(The Blind Side)中的演出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。
《攻其不備》是改編麥可•劉易斯2006年,同名美式橄欖球的書籍(The Blind Side: Evolution of a Game,弱點:比賽進程),書中主要講述了兩個故事:一個是關於勞倫斯•泰勒(Lawrence Taylor)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聯盟後,過去三十年間橄欖球進攻策略的演變和左截鋒重要性的增加;另一個則是現巴爾的摩烏鴉右截鋒麥可•奧赫的成長故事,《攻其不備》就是改編自這個故事。布萊德•彼特與珊卓·布拉克年紀相仿,布萊德·彼特同樣期待魔球能贏得一座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。
2012年2月第84屆奧斯卡獎頒獎前幾周,布萊德•彼特受到媒體關注與網民支持,成為獲獎的熱門人選。不過就在頒獎前幾天,內線消息爆料布萊德·彼特無緣成為本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。奧斯卡獎是美國電影指標性獎項,兼顧社會傳統與市場潮流的非爭議性電影大獎,電影學院成員有幾千人,評審包含老中青三代。本屆奧斯卡獎主要潮流為「向默片致敬」,《大藝術家》(The Artist)與《雨果的冒險》(Hugo)成為最大贏家,而魔球成為本屆最佳陪榜電影,六項提名但空手而回。
老實說,魔球的劇本不好寫,因為這是一個男主角很重的戲劇,劇情都以男主角內心戲居多,並搭配一個男配角與小蘿莉。這部片子沒有女主角,所以前半部看起來有點悶,觀眾一直等待,都不見女主角出現,容易造成觀眾情緒失焦,但也是考驗編劇與男主角實力的陽剛作品。
唯一的補救方式是加強小蘿莉的戲份,讓小蘿莉唱首小曲緩和氣氛,可以紓解觀眾對劇情發展的緊張。導演引用的歌曲是一部2009年青少年影集《醜女貝蒂》主題曲,由澳洲創作小才女蘭卡(Lenka)自編自彈自唱的歌曲The Show,但也有觀眾吐槽本劇時間不是發生在2002年?
The Show這首歌曲歌詞,原本描寫小女生的成長焦慮與失控,由小蘿莉Kerris Dorsey翻唱,但導演在劇情結尾感嘆魔球理論失效,以及比利•比恩是個失敗的老爹。
布萊德•彼特駕車聽音樂:父女情深精采結尾片段
但事實上,比利·比恩是個非常成功的經理人,根據全美銷售量最大的運動雜誌《運動畫刊》之票選統計,比利•比恩是2000-2009年第十大傑出體育界經理人,如果排除其他運動單純討論棒球,比利·比恩是大聯盟經理人第三名。比利·比恩當年的助理在2004年受道奇隊禮聘為總經理,目前在大都會隊擔任資深副總,兩人皆是事業有成。拜魔球電影之賜,比利·比恩與奧克蘭運動家隊的最新合約延長至2019年,也就是說比利•比恩將會在奧克蘭運動家隊合作到退休,他的魔球將會成為奧克蘭運動家隊的重要招牌。
本書作者麥可·劉易斯早年是個債券交易員,對量化統計本就專精,後來劉易斯改行當記者才開始寫小說,所以他的小說主要走財經管理方向。「以小博大」是種商業競爭理論,在大者恆大的市場法則淘汰之下,小公司要如何面對大公司的不公平競爭,已是不得不去正視的商場課題。
雖然魔球理論源自美國職業棒球,其理論實戰結果在球場上不見得可靠,但魔球不只是為了世界冠軍而存在。本書強調重點是魔球創新精神,電影中奧克蘭運動家逆境突圍,其思考鬥志更值得我們學習,比利•比恩不就投出閃亮的魔球。
比利·比恩(Billy Beane),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,前職業棒球員、球探與企業家,1997年出任美國職棒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球隊的總經理,2015年球季出任奧克蘭運動家的球團副總裁。電影《魔球》結束時提到比利·比恩拒絕了紅襪隊五年1,250萬美元合約是愚蠢行為,這是對照比利·比恩留在奧克蘭運動家球隊年薪100萬美元而言,但由於有《魔球》電影和小說的光環罩頂,比利·比恩若加計其他業外收入,也有可能達到年收入300萬美元的實力,即使比利·比恩的魔球沒有實際替球隊奪得冠軍,但卻形成一種個人品牌加值功效,不管黑貓白貓,仍然是隻能抓老鼠的貓。
Lenka - The Show (2009 Live Performance)
#Chuersong編輯推薦
#2020年2月1日修訂